要说这次椒江区区委书记林强带队下企业调研,我觉得是真的接地气。你别看这些当官的平时在办公室坐得多,其实也特别清楚,经济发展这事光靠开会、光靠文件不是个事,得真刀真枪地跑到一线去看看企业到底有啥难处、他们最缺啥,他们自己想咋干。如果政府只是做政策,没人去落实、没人了解企业最实际的困难,那成果肯定打折。林强这次带队,实实在在就是往企业里面去,把自己摆成了“店小二”的角色,看着挺新鲜,但实际上这就是官方主动服务企业的一个信号。
首先,给大家说说这回调研最核心的事,“问需求、解难题”。这话一点都不空,走进企业要问什么?不是问老板最近赚多少钱,也不是问明年打算做多大,而是得问清楚:你们发展眼下都看到了那些难点卡点?有啥需求政府能帮你们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一听就知道是奔着让企业发展更顺利去的。你要知道,企业最怕啥?最怕好政策没人跟踪,最怕遇到卡点没部门愿意协调,最怕哪项规定一变、审批又多了几环套,原本想增产结果脱层皮。这时候,有区委书记带队,有区领导一起,面对面聊,把话摊开了,企业就敢提真问题,政府也敢拍板解决。
那大家关心,这回调研去的是哪些企业?一个是乐普药业,一个是怡和卫浴。别小看这两家公司,一个主打医药研发生产,一个主做智能卫浴龙头。为什么会去这两家?很简单,医药跟卫浴都是台州的拳头产业,乐普药业算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潜力大,但在这行业里新技术迭代快,更新升级、产品研发压力很大,需要政策支持和人才储备。而怡和卫浴在智能马桶这一块已经做成龙头了,但要继续保持优势,得不断搞技术创新、产品升级,还面临行业整体竞争。一家传统产业里寻找突破,一家新兴赛道继续引领,两家代表了台州产业发展的不同方向。
调研里,说的最多的就是怎么帮企业卸下包袱、解决堵点。比如在药企这边,林强说要锚定创新驱动发展方向。这话不是空喊口号,意思很明白,就是企业要靠研发创新,不单纯靠生产规模。你要产品技术强,行业才认你,市场才给机会。这时候,政府部门能做啥?一是帮企业对接政策资源,给研发创新带来资金、人才补贴;二是推广新技术应用,把好的企业经验带到行业里,形成产业链群体效应。再比如有企业提出审批流程慢,林强就当场协调,让相关部门优化流程,不是回去等文件、等公文,而是马上安排跟进。
在卫浴企业这边,林强的意见也特别中肯。他首先肯定了怡和卫浴的领导力,然后说得很直白,要他们继续发挥龙头作用,深入融合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这两句话意思很明确:企业不能只靠规模,也不能只靠过去的产品,要利用椒江区的科创环境,跟高校、研究院合作,把技术突破做到位。这点对台州来说特别关键,因为现在卫浴行业竞争特别激烈,谁掌握核心技术、谁能带动产业链往高端去发展,谁就有更多市场份额。政府的角色就是要帮企业疏通人才、资金等要素,激发企业创新动力,让企业有信心也有底气去冒险、去升级。
这次调研还有个重点,就是“千名干部助千企”活动。什么意思呢?就是政府不是嘴上说支持企业,而是真的派出千名干部,分头到各个企业去,一对一对接,看企业到底缺啥、卡哪儿,帮企业一事一议、量身定做对策。你说,这种做法好了啥?过去企业有啥难题,调部门,等文件,经常三五个月才有回应,现在有专门干部负责帮对接,问题能早发现、早协调,还能把政策落到实处,不让企业等空头支票。
林强强调了好几遍,企业就是经济增长的“源头活水”。这话说得实在,咱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地方财政要有活力,靠啥?不能光靠房地产或者投资,更要靠实体经济特别是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有了这些企业发展,地方就业有保障,税收能增长,老百姓手里有活干,经济才能转起来,社会才能更稳。所以服务企业,就是为全区发展大局添动力。这也是为什么这次调研特别重视优服务、优要素、优环境这“三优”。
这“三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优服务,就是政府不当官、做店小二,企业有需求立刻响应,有问题马上协调。过去一些政策卡在部门、卡在流程,现在要求服务要走在前面,干部到企业去、主动联系,看企业发展到底需要什么,做帮忙的人而不是当指挥者。优要素,就是要从企业最实际的痛点难点去分析,每家企业情况不同,不能只用一个模板。有的企业缺资金,有的企业缺人才,有的企业遇到土地审批卡点,这时候就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来帮扶。把政策红包落实到位,让企业发展多多少少能减轻负担,腾出精力去创新、去扩张。
优环境,更是核心。什么叫营商环境好?就是企业感觉门槛低、流程快、政策兑现有力度,遇到问题能很快解决。不光是审批要简化,还要政策宣传到位,给企业减负、让企业能畅快发展,有信心继续在椒江扎根。现在全球经济竞争这么激烈,企业要持续发展、扩大规模,必须有优质营商环境,不然人才不来、本地企业还要外迁,对区域经济来说就是大损失。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决企业最实际的问题,让他们有归属感、有获得感。
还有个细节值得说说,就是调研不光是领导讲话,更是现场就协调部门。比如审批流程慢,人才引进有困难,林强当场就交代部门负责人要马上跟进。不光嘴上说,更是用行动落实。这种作风对企业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因为他们最怕官样文章,最怕领导一开会就画大饼,然后真遇上问题又推三阻四。这种现场办公、马上协调的作风,就是为企业发展减轻心理负担、增加信任。企业有信任,才敢把更多项目落在椒江,敢花钱扩大投资。
不光是药企和卫浴企业,此类调研对任何产业来说都有实际价值。台州作为制造业强市,民营企业多,创新有活力,但同样面临资源要素卡点、政策落地不到位等老问题。政府一线调研,能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对接解决,让企业发展提速。有了这种调研和帮扶机制,企业发展方向更明确,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更扎实。
说到底,调研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核心。政府跟企业不能对立,而要做“伙伴”,只有企业发展了,区域经济才能活跃,老百姓生活水平才能提升,社会才能更稳定。现在大环境不确定、外部经济也有压力,地方要稳增长、要创新,就是要把企业的每个阶段的问题都梳理清楚,服务跟上,促使企业能够安心扩展、愿意加大创新投入,带动整体产业升级。
这次椒江区委书记下企业调研,说白了就是把问题摸清、政策理顺、服务优化。这种模式值得其他地方学习,要让“千名干部助千企”不是口号,而是变成常态操作,形成政府为企业主动服务的良性循环。只有把企业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把企业的发展当成自己的目标,地方经济才能持续发展;只有企业和政府双方都作为合作伙伴,区域经济才能一直做大做强。
台州椒江这回的经验,未来会对全省乃至全国的经营环境优化带来参考。老百姓希望看到的就是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就业,政府服务高效、让企业有动力。希望各地都能像椒江一样,不断进步,把服务企业落到实处,把优化环境做到极致,这样咱中国经济才有更多核心竞争力。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