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妍妍
编辑|妍妍
2024年7月9日,华盛顿,北约75周年峰会开幕。
各国领袖齐聚一堂,主题很直接:乌克兰、军费、供应链。
大家把目光放在接下来一年的钱和弹。
亚洲的朋友也被请来坐下聊聊。
同样,场外抗议和安保一样紧。
还有,投资人和军工代表在会场边上盯着日程。
先看一个定调。
北约宣布,未来一年对乌军援要“不低于400亿欧元”。
在德国设一个新机构,统筹训练和援助。
名字很拗口,但意思简单:集中管,少扯皮。
因为这个,乌克兰能更早知道下一批货啥时候到。
前线指挥也能少一点临时抱佛脚。
美国也加了一把火。
6月,美国宣布再提供一套“爱国者”用的装备和拦截弹。
德国同月说,再给乌克兰一套“爱国者”系统。
另外,炮弹、反无人机、维修件,都在追加单里。
训练飞行员和维修兵还在加速。
结果,乌克兰的天空能顶住的窗口被拉长了一点。
但别高估这一点。
俄方导弹和无人机的投放还在增加。
哈尔科夫、基辅、敖德萨,这几个月反复挨打。
同样,电力设施一修一炸,民生压力不小。
防空再加,也只是把伤害往后推。
工业和人口的消耗,不是一两套装备能扭转。
再看来访的四个伙伴。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都到了现场。
他们聊的是供应链、网络安全、军工对接。
北约公报把中国点了名,叫“决定性助推者”。
指的是对俄的双用物项和贸易。
因为这个,今后的出口管控话题只会更多。
场外还有一出戏。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峰会前后密集出行。
7月2日基辅,5日莫斯科,8日北京。
他说要“劝和”,盟友里有人不买账。
结果,欧盟和北约内部的分歧被摆上桌面。
同样,这也提醒大家:联盟不是铁板一块。
钱从哪来,是硬问题。
欧洲军工在加班,线也在扩。
但欧盟当初说一年交付100万发炮弹,拖到了2024年底。
价格涨,产能爬坡慢,账更难算。
财政部长和国防部长都很犯难。
选民的耐心也不是无限。
前线也在变。
黑海方向,乌克兰用海上无人艇和导弹打后方。
从年初到夏天,俄黑海舰队有多艘舰受损或沉没。
因为这个,俄方把大船往东挪。
结果,乌克兰的海上通道缓了一口气。
粮食船从近岸走,能靠到罗马尼亚一侧。
红海还不安生。
胡塞武装从2023年底开始袭击商船。
到了2024年,多国海军仍在护航和拦截。
几家大航运公司绕好望角。
交货时间被拉长,保险费和油费一起涨。
同样,企业库存也被迫垫高。
数据也能说明点事。
联合国机构今年初统计,苏伊士过闸量一度降了四成左右。
巴拿马运河前期也受干旱影响。
因为这个,全球的集装箱绕路和排队更常见。
结果,欧洲和中东的消费者都能体会到“慢”和“贵”。
还有,央行对通胀的担心又揪了回来。
再落回华盛顿。
峰会大家把军费话题摆明。
目标是更多成员把军费提到GDP的2%或以上。
北约说,2024年达标的国家有23个。
东线国家还在往上加。
因为这个,美国对“欧洲多扛一点”的期待暂时稳了。
同样,军工投资的信号也更清晰。
这不是只靠口号的掰手腕。
俄乌战线还在拉锯,双方都没退路。
北约要的是稳住乌克兰的韧性,再看机会。
通过供应链和训练,把短板一块块补。
冬季电力保供还是老难题。
还有,难民和复建的钱,都要提前盘。
对中国企业,几点要记住。
被点名后,双用物项的风险会放大。
银行合规会更紧,航运、保险也会更谨慎。
欧洲市场对安全的敏感度走高。
哪怕不是军民两用,也要把票据链拉直。
同样,替代路线和备份供应商,要提前备好。
对中东的看点也别丢。
红海护航多国联动会持续。
也可能出现阶段性缓和和新一轮升级交替。
因为这个,运价会像跷跷板一样起伏。
企业计划期要更长,合同条款要更细。
关键零部件要多地备货。
简单说,接下来是一场耐力赛。
一边是钱、弹、训练。
一边是人、工业、民心。
是盟友之间的协调。
还有,风险在海上和能源端不断冒头。
同样,政治日历也会推着政策走。
夜里,华盛顿会议中心外,工人把会标一卷一卷取下。
保安把隔离带往回拽,草地上散落着纸杯。
记者背着包快步走向地铁口,手机上跳出又一条空袭提醒。
出租车司机降下车窗,问要不要去机场。
天边还有一点晚霞,风里有淡淡的汽油味。
下一个一年,钱、弹、还是耐心,谁会先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