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介绍

杨靖宇:血肉之躯,构筑钢铁长城
发布日期:2025-07-13 06:44 点击次数:157

前 言

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漫长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令人赞叹、感慨万千的英雄。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誓死捍卫着民族的尊严与国家的领土完整。

1949年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李湾村的大道旁,一对兄妹手握泛着陈旧光泽的照片与家书,他们不断地向南行进的解放军战士询问,寻求关于多年前投身革命的父亲马尚德的线索,却始终未能得到任何回应。他们未曾意识到,在千里之外的黑龙江,党和政府同样在努力寻找抗日名将杨靖宇的故里与亲人。到了1951年,黑龙江省委的调查组依据线索,终于找到了当年寻找父亲的兄妹——马从云与马躲儿。这时,兄妹俩才恍然大悟,那位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杨靖宇,竟然正是他们久别多年的父亲!

杨靖宇将军在其革命生涯中,曾化名多番,其中尤以马尚德、张贯一与杨靖宇这三位身份最为人所熟知。这些别称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亦映照出杨靖宇将军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英勇事迹。今日,正值杨靖宇将军英勇献身85周年之际,本期的抗战英雄系列将围绕这三个名字展开,探寻杨靖宇将军的革命足迹。

马尚德:少年立志救国

“若战火长期蔓延,我国将面临土崩瓦解的灾难,其时日不远矣。”

杨靖宇将军仅存于世的影像资料,拍摄于他1926年在开封求学的那段时光。

在开封的求学岁月里,杨靖宇的革命意识逐渐觉醒。1926年秋季,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四月,为响应北伐军挺进河南的号召,杨靖宇遵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带领数万农民武装力量,成功驱逐了反动军阀,攻克了确山县城。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首个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为北伐革命军进入河南敞开了大门。1927年5月5日,杨靖宇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他指挥全县农民自卫队与农民敢死队数百人,发动了刘店秋收起义。此次起义不仅广泛传播了党的政策,更赢得了当地工农群众的热烈拥护,极大地推动了豫南革命形势的发展。

为巩固东北地区革命力量,1929年,杨靖宇肩负使命,前往东北开展地下斗争。当时,杨靖宇年仅二十四载,他的长子马从云仅一岁,次女马锦云则刚刚降临人间,尚在襁褓之中,仅有五日之龄。

化张贯一:一贯为工人谋福利

在1929年的抚顺煤矿,一位名叫张贯一的山东曹州人,在当地工友中享有盛誉。他深入矿场,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并肩劳作,热心地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难题,深受大家的爱戴。张贯一,实则便是当时担任中国共产党抚顺地区特别支部书记的杨靖宇。其中,“张”字承载着杨靖宇母亲的姓氏,寓意着对慈母养育之恩的铭记,“贯一”二字则寓意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即“一以贯之”,表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不移。

在与煤矿工人的交往中,杨靖宇巧妙地运用了结拜、组建兄弟团、开设识字班等矿工易于接纳的方式,将他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紧接着,他着手解决矿工们的经济权益问题,并组织他们与日本矿主的剥削行为展开抗争。面对日本矿主强行加班、裁员等压迫手段,工人代表勇敢地提出了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等诉求,并以罢工作为斗争的武器。在持续罢工带来的经济压力下,日本矿主不得不同意工人提出的一系列改善条件。在这一时期,抚顺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矿工们也更加信任这位来自山东的高大身影。

因领导抚顺矿工发动罢工,杨靖宇两次身陷囹圄,直至“九一八”事变爆发,方得解救出狱。彼时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对他赞誉有加,称之为“得力同志”。

杨靖宇:靖宇平宇,浩气永存

杨靖宇肖像

1932年岁末,杨靖宇将磐石县磐石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南满第32军游击队”,并随后接任了代理政委的职务。为了稳定军心、巩固民众支持,杨靖宇继续使用前政委杨佐青的姓氏,更名为杨姓,人们亦尊称他为杨政委。鉴于队伍中众多朝鲜族战士,朝鲜语中“政委”一词与“靖宇”发音相近。杨靖宇借此启发,为杨政委取名为“靖宇”。“靖”字象征着清扫,“宇”字寓意宇宙,合起来,“靖宇”便是意指扫荡天下敌寇。彼时,中华大地饱受日寇蹂躏,满目疮痍,迫切需要抗日救国、安定天下,“靖宇”之名恰逢其时。

1933年9月18日,正值“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两周年之际,东北人民革命军(即抗联一军的前身)第一军独立师举行建军庆典。在此重要场合,杨靖宇与战友、独立师参谋长李弘海共同发表了易名演讲,庄严地将自己的名字更改为“杨靖宇”,而李弘海则更名为“李红光”。自此,“杨靖宇”这一响亮的名字便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紧密相连,深入人心。

在杨靖宇的英明领导下,磐石游击队从数十人的规模壮大至六千人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游击区域覆盖南满二十余县,对日伪统治造成严重打击,从而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一面重要旗帜。

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为了阻止日本关东军向内地推进,杨靖宇率领部队主动出击,与全国抗战形成了有力的配合与支援。东北抗日联军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深深刺入敌人的心脏,动摇着日伪反动统治的基础。敌人甚至将杨靖宇视为“满洲治安之癌”,由此可见他们对他的恐惧。自1938年起,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集结了大批日伪军警,对杨靖宇和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发起了所谓的“大讨伐”。与此同时,日伪当局还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手段包括收买汉奸、政治诱降等。至此,东北抗日武装斗争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境地。然而,在这段艰难时期,杨靖宇所率领的第一路军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他们不仅没有被击垮,反而越战越勇,连敌人也不得不承认,南满的抗联部队并未屈服于讨伐和镇压。

连续的激战使得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根据吉林省档案馆公开的杨靖宇烈士牺牲前百日的战斗档案,从1939年10月下旬至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共参与了47次战斗。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战士英勇牺牲,他孤身一人,在粒米未沾的情况下,与敌人周旋了五天。2月23日下午,因叛徒的出卖,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遭到日军的围捕。敌人试图劝降杨靖宇,但迎接他们的却是他愤怒的枪声。敌人击中了他的手腕,但他依然换手继续射击,直至身中多弹,最终倒在早已被鲜血染红的大雪覆盖的林海之中。

杨靖宇将军坚贞不屈,于壮志未酬之际英勇捐躯,年仅35岁便留下了永恒的英名。

“或许天皇陛下发动这场侵华战争并不明智。中国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他们必定不会让国家灭亡。”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意昂体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