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故事基于真实事件创作,文中涉及人物情感表达为合理叙述,基于史实基础;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孙飞虎就是个普通的话剧演员,为了演好蒋介石这个角色,差点把舌头都练断了。
那时候两岸还没通,可这部电影偏偏传到了台湾,还在那边的电影院放映。
蒋经国也看了这部电影,所有人都等着他表态。
结果他就是不说孙飞虎演得咋样,反而说了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01
1981年春天,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成荫正为一件事发愁。
《西安事变》这部电影要开拍了,可演蒋介石的演员还没着落。这个角色太重要了,找不对人,整部戏就砸了。
成荫翻了好多演员资料,看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要说长得像的有几个,可一演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蒋介石这个人物,不光要形似,更要神似才行。
就在这时候,有人推荐了贵州话剧团的孙飞虎。
孙飞虎是上海人,1941年出生,1964年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就分配到贵州省话剧团了。这些年在话剧舞台上摸爬滚打,演技倒是练出来了,可拍电影还是头一回。
成荫见到孙飞虎的第一眼,心里就有了底。不说别的,光这个气质就对了路子。孙飞虎身材不高不矮,眉眼间有种说不出的威严感,特别是那双眼睛,透着股子精明劲儿。
可有个大问题摆在面前:孙飞虎是上海人,说的是上海话,而蒋介石是宁波人,那口音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02
孙飞虎接到这个角色后,心里又兴奋又紧张。
说兴奋,那是因为能演这么重要的角色,对演员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说紧张,是因为这个角色太难了,稍有不慎就会被人骂得狗血淋头。
最要命的是那个宁波口音。孙飞虎在上海生活了大半辈子,让他学宁波话,简直比登天还难。可既然接了这个活,就得硬着头皮上。
孙飞虎开始到处找宁波人聊天,听他们说话的语调和语速。他还找来了蒋介石的讲话录音,一遍一遍地听,一句一句地模仿。
那段时间,孙飞虎天天抱着个录音机,走到哪听到哪。吃饭的时候听,睡觉前也听,连上厕所都不忘记带着。家里人都被他弄得神经兜兜的,觉得他魔怔了。
除了练口音,孙飞虎还得琢磨蒋介石的神态和动作。他找来各种资料,研究蒋介石走路的姿势,说话时的手势,甚至连皱眉头的样子都要学。
03
电影开拍后,孙飞虎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化完妆的孙飞虎站在镜头前,简直就是蒋介石本人。那个眼神,那个气质,那种高高在上的架势,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特别是说话的时候,那个宁波口音学得有模有样,听起来就像蒋介石在讲话。剧组里的老师傅们都说,这小子有两下子,演得这么像,不火都难。
拍摄期间,孙飞虎完全沉浸在角色里。他不光要演出蒋介石的威严,还要表现出这个人物内心的复杂。毕竟西安事变对蒋介石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导演成荫对孙飞虎的表现非常满意。他私下里跟人说,找到孙飞虎演蒋介石,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决定。
04
1981年下半年,《西安事变》正式上映了。
电影一上映就引起了轰动。观众们看完都说,这个演蒋介石的演员演得太像了,简直就是蒋介石复活了。
不光是普通观众认可,专业人士也给了高度评价。孙飞虎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这个奖拿得不容易。要知道,在同一部电影里,饰演毛主席的古月表演也相当出色,可因为古月是配音,在专家看来就比孙飞虎这样原音出演的要弱一些。
孙飞虎一下子成了名人。走在大街上都有人认出他来,指指点点地说,这就是演蒋介石的那个。
可让孙飞虎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大陆的范围。
05
电影在大陆火了以后,很快就传到了台湾。
那时候两岸还没有正式交流,可文化产品总有各种渠道能流通。《西安事变》的录像带很快就在台湾的电影院里播放了。
台湾观众看了这部电影后,反响也很强烈。特别是对孙飞虎饰演的蒋介石,大家的评价都很高。连台湾导演协会主席李行都公开表示,孙飞虎演得很好,很有蒋介石的神韵。
可最让人关注的,还是蒋经国的反应。
作为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最有资格评价孙飞虎演得像不像。所有人都想知道,他看了这部电影后会有什么反应。
蒋经国确实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周围的人都等着他发表意见。
06
蒋经国看完《西安事变》后,表情很平静。
在场的人都屏住呼吸,等着他说话。毕竟这是他父亲的形象被人搬上银幕,他的态度很重要。
有人小心翼翼地问他,电影里饰演蒋介石的演员演得怎么样。
蒋经国听了,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这个反应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笑了笑是什么意思?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还是有别的想法?
房间里安静得很,大家都等着蒋经国开口。
过了好一会儿,蒋经国突然开口了。
07
蒋经国说出来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没有评价孙飞虎的演技,反而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
08
蒋经国说的那句话是:"演谷正纲的演员不太像。"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懵了。谷正纲是谁?在电影里也就是个配角,戏份很少,蒋经国怎么突然提起他来了?
明明大家问的是饰演蒋介石的演员演得怎么样,蒋经国却去评价别的演员。这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当时就想不明白,觉得蒋经国这话说得没头没脑的。
可明白人都懂,蒋经国这是在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态度。
09
其实蒋经国不评价孙飞虎,正说明了一切。
要是他不满意孙飞虎的表演,肯定会直接指出来。毕竟那是他父亲的形象,容不得半点马虎。
可他没有批评,反而去说别的演员不像,这恰恰证明了他对孙飞虎的演技是认可的。
换句话说,孙飞虎演得太像了,像得让蒋经国都找不出毛病来。在他看来,孙飞虎就是他父亲的翻版。
这种不评价,其实就是最好的评价。
10
后来的事情证实了这个判断。
蒋经国在其他场合多次谈到《西安事变》这部电影,都是正面评价。他认为这部电影对那段历史的描述很公允,没有故意丑化任何人。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孙飞虎表演的认可。
不光是蒋经国,整个台湾的文化界对孙飞虎都刮目相看。后来有电影公司要在台湾发行《血战台儿庄》,虽然片中饰演蒋介石的不是孙飞虎,但发行方硬要把演员名字改成孙飞虎,理由是在台湾,只有孙飞虎饰演的蒋介石观众才认。
孙飞虎因为这个角色,不光在大陆成了名,在台湾也有了名气。这在当时的两岸关系背景下,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11
孙飞虎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他为了演好蒋介石这个角色,下了真功夫。从学宁波口音到研究人物性格,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更重要的是,孙飞虎没有把蒋介石演成脸谱化的反派,而是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他演出了蒋介石的威严,也演出了他的人性。
这样的表演,才能让不同立场的观众都认可。
史实来源
本文主要依据相关电影制作档案、当事人回忆录以及台湾媒体的相关报道。对于蒋经国的具体反应和说话内容,以当时主流记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