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新闻动态

热搜:“我前男友是公务员”,全网疯传的聊天记录揭开病态现象
发布日期:2025-07-28 17:05 点击次数:76

01

近日,一篇题为《我的前男友是公务员》的帖子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

发帖者表示,前男友主动向她提出分手,还让她提升综合素养,理由是两人已不在同一层次。

帖子附带了他们的聊天记录截图,内容让人看后满是疑惑,甚至说不出话来。

前男友像清点宝物般罗列了一堆专业术语:

“巡察、巡察办……我接触的不少工作、相关内容及想法,你都无法理解。”

随后,他开始指责女友:“感觉你跟社会越来越脱节了,除了关注八卦,你还了解些什么。”

女生不服气地反驳:“你说的这些,恐怕只有从事你们这行的人才会知晓吧?”

前男友又开始教训起来:“行,你说只有公务员懂,那你对社会的构成了解多少?”

“你想购置衣物,该如何申请,需准备哪些材料,要找哪个局哪个部门审批。

想开办餐饮店,食材如何采购,怎样检验,归哪个部门监管,这些都是基础知识。”

这样的对话在他们之间已是常事,男生不停地嫌弃女生不懂他那些“专业名词”,女生则小声为自己辩解:

“你是不是觉得我什么都不懂,你看吧,你向来如此。”

男生无奈地叹气,流露出一种“身处高位却无人理解”的失落:

“我现在和以前的同学没什么共同话题了,尤其是在工作方面,因为我们已不在同一个圈子。”

帖子发布后,评论区立刻充满了各种吐槽:

“这是在炫耀知识吗?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真是让人费解的行为。”

“为什么要跟女朋友说这些?大概是在单位没人听他唠叨吧。”

“觉得自己考上公务员,女朋友就配不上自己了,想要攀高枝了。”

实在令人困惑。拿自己工作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知识,去从最亲近的女友那里寻找优越感。

那种好为人师、高高在上、虚荣爱炫耀的油腻感,可谓展现得彻头彻尾。

电影《绿皮书》里有句经典台词:“优越感不过是一种心态,并不意味着你真的比别人优秀。”

显然,这位公务员前男友,并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

02

如今,“考上公务员”“进入体制内”似乎成了一种高贵的身份象征。

不少人都站出来分享自己的经历。

比如有位一线城市的程序员,薪资很高,年终奖也十分丰厚,却遭到公务员发小的轻视:

“发小是公务员,拿到一万多的年终奖后,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老家,还打听我的年终奖。

我公司本来发了六万多,怕他没面子,就说发了四万多一点。

结果这位公务员发小一个劲地嘲笑:兄弟,那还干嘛呢?劝你早点回老家,能考个公务员最好。”

程序员很不解:难道现在的公务员真的这么受欢迎吗?

我做程序员三个月的工资,就能抵得上你在老家一年的收入,真不知道他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有位在县城买了房的“娇妻”,不停地炫耀自己的公务员老公:

“我老公是公务员,我在备考教师编,我们在县城买了房。

我老公是公务员,住房公积金比较高,买房没什么压力。

今天叔叔一家来我家看新房子,他们从农村来,我让他们套上鞋套。

叔叔一开始没说什么,我让他儿子套鞋套时,叔叔就很生气,觉得我们看不起他。

我老公是公务员,叔叔的女儿只是事业编,儿子还在读高中,可能是心里自卑,对我特别抵触。”

短短一段话,三次提到“我老公是公务员”,看样子是恨不得把这几个字刻在脑门上,到处显摆。

还带着优越感揣测别人自卑,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他老公是公务员,和叔叔不喜欢套鞋套之间,能有什么必然联系。

还有人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上次回老家,一个朋友对我的态度很奇怪,以前我们无话不谈,这次却明显感觉他在疏远我。

我问他近况怎样,他面带微笑,态度却很冷淡,说就那样,说了你也不懂,然后就把话题搁置了。

我问其他朋友,他是不是对我有什么不满,或者我哪里做错了,希望能回到以前的亲密关系。

从朋友那里我才得知,我们回不到过去了,因为他考上公务员了。”

而当下的社交媒体上,“体制内穿搭”“厅局风穿搭”十分流行。

仿佛只要穿上那种“带有机关气息”的服装,就能成为人群中最显眼、最高人一等的存在。

单调乏味的POLO衫、并不美观的文件袋,反倒成了大家追捧的潮流。

有人说:这股“厅局风”潮流的兴起,源于人们的失业焦虑。

牛仔T恤透着刚被裁员的散漫,拖鞋棒球帽的张扬变成了朝不保夕的轻浮。

而厅局风的优势则十分明显,别人从你的穿搭就能看出:

你有五险一金,工作稳定,后备箱里还放着单位发的米面油。

在这个变化不定的时代,安全感似乎成了最稀缺的东西。

03

但实际上,很多人的优越感,都源于没能摆对自己的位置。

他们分不清自身能力和体制赋予的权力,把体制和职位带来的东西,错误地当成自己高人一等的资本。

可笑的是,靠着身份感在社会上行走的人,往往没什么真本事。

他们需要不断借身份压制别人,时刻把身份挂在嘴边,以此彰显自己的优越。

这种优越感,恰恰暴露了他们的不自信和缺乏内涵。

罗翔曾说:“所有优越感,都源于无知。”

一个人眼中只有自己所见的一小片天地,才会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才会洋洋得意。

曾国藩当年从湖南考中进士,到京城做官时,也满身傲气,看不起他人。

他从小听的、看的,都是考取功名后做官发家的地方戏,因此觉得读书做官、获取富贵是理所当然的事。

直到进入翰林院后,他才开阔了眼界,发现自己是多么浅薄。

认真研读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传习录》后,他才意识到,和圣贤相比,自己的视野有多狭窄,境界有多低下;

拜访大儒唐鉴后,他才明白读书的最终目的,并非所谓的做官、做大官。

从此,曾国藩彻底放下浮躁与傲慢,开始修身养性。

他还为自己定下十二条做人的规矩和学习的标准,比如: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绝不睡懒觉;

每天静坐半小时,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避免浮躁;

每天读十页经书、十页史书;

每天写半小时字;每个月写几篇文章……

就这样,曾国藩的气质和习惯一天天改变,最终成为晚清一代大儒。

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写道:

“人生并非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要让它在结束时比开始时更为高尚。”

越是真正高贵的人,越不会有那种所谓的身份感和优越感。

愿我们都能活得明白,看到真正广阔的天地。

与大家共勉。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意昂体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