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宁建轩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彦)从历史街区“烟火延续”的小西湖更新,到工业遗存“活力再造”的国创园改造,再到老旧片区“民生升级”的石榴新村,针对不同的载体特点,南京用恰如其分的更新路径诠释着城市更新的温度与活力。近日,来自住建部2025年第二期城市更新工作培训班的全国各地代表齐聚南京,交流分享城市更新规划实施体系、典型案例及一体化实践探索等经验,已然在制度设计、路径创新、项目实践等方面蹚出的城市更新亮点赢得大家的纷纷点赞。
“小西湖是南京老城南保存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保护+民生改善’的典型案例。”南京历保集团工作人员介绍道。在一处精心打理的“共享院”里,各类绿植生机勃勃,盆景造型别致,参会人员围拢过来,感受着“微更新”给居民带来的切实改变。
作为南京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小西湖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方式,以文化赋能为主,商业作为配套使用,商户与居民共生发展。以院落和幢为基本单元,设计了15个规划管控单元,建立127个院落微更新单元,以“一院一策”为原则开展更新。“微更新”让小西湖保留了街巷肌理,修缮了传统房屋,提高了居住品质,还通过引进新业态,为片区增添了新活力。
在国创园,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首先被展示区的一组对比图吸引:斑驳生锈的机床、破旧的厂房外墙,右侧是红砖亮眼、绿植点缀的现代化园区,南京第二机床厂的“蜕变史”在展板上清晰铺展。“这里的前身是1959年建成的南京第二机床厂,经过城市更新,如今已转型为集文化创意、科技创新、设计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南京金基集团工作人员指着展板,向参会人员介绍园区的发展历程。
已迎来老居民入住新住房的石榴新村是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探索出南京城市更新中“以原地重建、回迁安置为主,异地置换、货币回购、优先购买原地商用房屋相结合”的新路径。“这次交付了6幢住宅,最高11层、最低4层,每栋都配套了无障碍坡道、智能安防系统和太阳能等设施,居民居住体验得到大幅提升。”来自建设单位南京越城建设集团的副总经理陶莹热情地介绍着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