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产品展示

深圳两周内6所民办学校停办!租金暴涨背后,教育公平路在何方?
发布日期:2025-07-02 07:10 点击次数:117

六月中旬,一封封《致家长的一封信》被送到深圳多所民办学校家长手中,内容如出一辙:学校将于本学期结束后终止办学。

短短两周内,罗湖区的龙园外语实验(小学部)、百仕达小学、鹏兴实验学校(小学)、明珠中英文小学,以及福田区的丽中小学、福景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六所民办学校相继发布停办公告。

消息一出,家长群瞬间炸锅。“孩子下学期去哪读书?”“教学模式会不会大变?”“我们看中的特色课程还能继续吗?”焦虑与困惑如潮水般涌来。

0 1 突然的告别:六校齐发停办通知

创办于1997年的丽中小学,曾是家长心目中的“深圳十大最好的民办学校”之一。这里采用双语双教材教学,每周8节英文课,聘有英籍教师,开设港人子弟班,深受港籍家庭青睐。

然而在6月12日,它正式宣告终止办学,原因是“学校办学场地租期将于2025年8月到期”。

紧随其后,6月16日,福田区第一所“国有民办”外国语学校——福景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也宣布停办。这所1999年创办的省一级学校,拥有A-Level、AP、IG、DSE、IB等完备的国际课程资质,却同样难逃停办命运。

各校公告均包含三个核心信息:

1、停办原因:租赁场地到期

2、后续安排:原址转为公办学校

3、学生安置:在读学生可继续免费就读

尽管名校教育集团将接管这些学校——丽中小学由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承办,福景外国语原址将由北大附中深圳学校(集团)承办新公立初中——但家长的不安仍未平息。

02 天价租金: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些民办学校面临的最大困境,正是高昂的场地租金。

今年4月,龙华区一处学校场地公开招租,建筑面积超过3万㎡,租金高达50元/㎡·月——这意味着每月仅场地租金就需支付150万元,且操场等其他场地费用、租金递增等还需另算。

对于依靠租赁公办教育用地办学的“公参民”学校来说,这样的成本难以承受。当租赁合同到期,寻找新场地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停办成为无奈选择。

有消息称,南山华耀实验学校也将面临同样的场地租约到期风险。去年,福田保税区外国语小学、深圳外国语小学的转公,同样源于类似困境。

03 家长众生相:有人欢喜有人愁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革,家长群体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对于深漂的我们来说真是个好消息!”一位非深户籍家长在社交媒体上感慨。根据政策,非深户籍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需满足持有深圳居住证、连续居住满1年及参保满1年等条件,而“民转公”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入学机会。鹏兴实验学校小学部的一位家长算了一笔账:这一转变直接为家庭节省了二十多万元的开支。

然而,另一群家长却忧心忡忡:

“我们在乎的是教育体系和管理方式,不是学费啊!” “丽中小学转公办之后,港籍孩子是不是只能去香港读了?” “以后会不会私立都转公立了呀?”

港籍学生家长蒋女士道出了特殊群体的困境:“丽中小学有呈分试可以衔接香港的中学,但转公以后,呈分试也会随之取消。深圳就读的港籍学生选择范围收窄,港籍学生的升学路径面临挑战。”

04 政策风向:教育公平大势所趋

这场“转公风潮”并非突发事件。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明确要求不符合“六独立”(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要求的民办学校,需转为公办或终止办学。

深圳紧跟政策步伐:

2023年,《深圳市基础教育布局专项划(2022-2035年)》(草案)公示意见采纳了“民转公”提议

2025年5月,《深圳市基础教育布局专项划(2024—2035年)》正式发布,明确提出 “引导部分现有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的民办学校,转为公办义务教育或高中学校”

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深圳已有14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或停办,其中仅今年就有8所,超过前四年总和。

05 优质公办学位扩容进行时

2025年,深圳教育版图正在重构。

六区共新增19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包括福田区梅红学校(暂定名)、南山区前湾学校、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新和校区等,均已划分学区供家长申请。

对于教师安置问题,深圳也采取人性化方案。

以南山为明学校为例,教育局在接收方案中明确:教师接收采取“双向选择”,尽量安排原教师留教原班级,薪资待遇与公办学校教师相同。

06 教育多元与公平的平衡之道

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牵动着千万家庭的神经。民办学校曾以其灵活的教学模式、特色课程和优质服务,满足了多元化教育需求。特别是对港籍学生、追求国际化教育的家庭而言,这些学校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选择。

随着“民转公”进程加速,一个根本问题浮出水面:如何在推进教育公平的同时,保留教育选择的多样性?

深圳的探索或许刚刚开始。2025年新增的19所公办学校,加上转型后的民办名校校区,将重构深圳教育版图。而名校教育集团的接管模式——如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接手丽中小学、北大附中深圳学校(集团)承办福景外国语原址——则尝试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平稳过渡。

“再贵也比买学区房划算呀,交学费就能读好的学校!”一位家长在网上的留言,道破了深圳家长的现实考量。当教育回归公共属性,当名校资源通过集团化办学辐射更广,深圳的教育公平之路,正在这场阵痛中延伸。

而对于丽中小学那位焦虑的母亲,和两千多名突然面临转校的福景外国语学生来说,这个夏天的选择,或将影响他们一生的轨迹。蒋女士的话代表了部分家长的心声:“只能说选择越来越少了。”

深圳教育的天平,正在公平与多元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意昂体育
返回顶部